彩神

薑虎林、郝海平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最新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0-06-01 來源:新聞網 作者: 瀏覽次數:733


近日,我校藥學院薑虎林、郝海平團隊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出版的期刊Science  Advanc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Monocyte-derived multipotent cell delivered programmed therapeutics to reverse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2/eaba3167)。我校博士研究生常鑫、邢磊副教授與博士研究生王譯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郝海平教授與薑虎林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一類進行性的、間質化肺部損傷疾病,中位生存期約為2-4年。在疾病發生過程中,II型肺泡上皮細胞的持續損傷是重要原因,其會促進肌成纖維細胞過度激活,從而導致肺組織細胞外基質過度沉積及肺功能喪失,甚至危及生命。由於藥物作用靶點單一、肺部有效藥物蓄積量過低等原因,目前隻能延緩病情而難以實現IPF的有效逆轉。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報道一種基於多能細胞(MOMC)介導的“程序化模式”策略實現IPF的逆轉治療。研究人員用多肽cE5修飾後的嵌段共聚物納米粒包載蝦青素和曲美替尼(PER),通過生物黏附的方式將MOMCPER鏈接成細胞/藥物納米係統逆轉體(MOMC/PER)。MOMC/PER依賴於MOMC的肺部歸巢能力聚集於肺部的病變部位,通過酶響應後再靶向的程序化模式實現逆轉IPF(圖1)。

1MOMC/PER通過程序化模式實現IPF的逆轉治療。


該研究模仿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的模式,通過MOMC實現治療藥物在IPF肺組織的有效蓄積。同時,融入“斬草除根”的策略,多靶點、協同調控纖維化通路,提高IPF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MOMC/PER具有比臨床藥物吡菲尼酮更大的潛力用於IPF的逆轉治療。鑒於體係較複雜,目前研究團隊著力開展更為簡單的體係來逆轉特發性肺纖維化以及其成藥性研究。

(供稿單位:藥學院,科學技術處;撰寫人:常鑫,審稿人:吳旻玥)


關閉
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