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我校藥學院戴建君/鞠豔敏團隊在Nano Letters發表癌症生物標誌物檢測新策略

發布時間:2023-10-20 來源:彩神 作者: 瀏覽次數:1079

近日,我校藥學院戴建君/鞠豔敏團隊在學科頂尖期刊Nano LettersIF=10.8)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Bimetallic Nanozyme: A Credible Tag for In Situ-Catalyzed Reporter Deposition in the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for Ultrasensitive Cancer Diagnosis。藥學院碩士生孟祥明、博士生左萬超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藥學院戴建君教授、鞠豔敏副研究員和廣東省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張東慧助理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彩神為第一通訊單位。

癌症標誌物往往在癌症發生的早期具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其存在或者改變可以提示腫瘤疾病的發展狀況。因此,對這些生物標誌物的快速和靈敏的監測對於癌症的早期篩查、治療和預後監測至關重要。側向流動免疫層析法(LFIA)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即時診斷方法之一,已被應用於食品安全檢測、環境監測,尤其是疾病的早期診斷等領域。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LFIA在疾病診斷和疫情防控方麵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的比色LFIA(如膠體金LFIA)通過肉眼讀取靈敏度和定量能力有限,導致其在低濃度生物標誌物檢測中應用受限。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比色信號的放大策略,即雙金屬納米酶介導的原位催化報告分子沉積(BN-ISCRD),用於LFIA以實現超靈敏檢測癌症生物標誌物。由於兩種金屬的協同或相加作用,雙金屬納米酶(Pd@Ir NPs)表現出比Pd NPs和Ir NPs更優異的類過氧化物酶活性。基於此,將其作為標記材料應用於LFIA,通過原位催化報告分子沉積,以實現比色信號的放大,提高檢測靈敏度。將該方法應用於檢測胃癌標誌物(PG I和PG II),信號放大後裸眼檢測限可達10 pg/mL,靈敏度提供了200倍;同時,成功地從36個臨床血清樣本中鑒別出8個胃癌陽性樣本,與臨床方法的檢測結果一致。這種BN-ISCRD策略將新型納米材料與生物傳感技術結合,為構建超靈敏的即時檢測平台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以上工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No. 2021YFA09102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52002402, No. 32172855)、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No. BK20200574)等經費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118


基於雙金屬納米酶原位催化報告分子沉積LFIA技術的檢測原理

(供稿單位:藥學院,撰寫人:劉華,審稿人:周天健)


關閉
彩神